清朝乾隆最心爱的景泰蓝物品 掐丝珐琅彩天球瓶欣赏
只有到了乾隆时期,掐丝珐琅工艺才全面兴盛,并正式达到巅峰,并形成了内府造办处、广州、扬州、苏州等几个工艺中心。乾隆朝除了继续仿制前朝的各种器皿外,还从事仿古铜器和宗教仪典方面所用的佛像、佛龛、佛塔、满达、七珍八宝等供具之制作,更另辟蹊径,烧制各种动物造型的实用兼陈设的器皿。
一般日常生活用具,例如饮食用器、文房用具、日用的花瓶、花盆、轿瓶、香薰、脸盆、浑天仪、暖手炉、渣斗、镜子、挂屏、灯座、帽架、鱼缸、如意、斋戒牌、鼻烟壶、钟表、及翎管、班指、指甲套、发簪等装饰品等,不胜枚举。其装饰繁缛,纹样采用传统的螭龙、兽面、吉祥纹饰、莲塘、山水、番莲及莲瓣、菊瓣和各种西洋式花朵。
而且乾隆常把古代书画名迹巧妙地运用到掐丝珐琅的纹饰中,以追求绘画艺术与珐琅工艺的完美结合。掐丝的技术更为娴熟,粗细均匀而流畅,色釉种类多样,釉色艳丽、洁净,但大多数缺透明温润的质感。同时结合錾胎和画珐琅之制作技巧于一体,使掐丝珐琅工艺之发展臻于极境。
通高:54cm 口径:12cm 底径:18cm
此件珐琅彩开窗花神天球瓶,微撇口,长颈,溜肩,鼓腹,圈足。纹饰清新自然,画工精湛,色彩高贵,雅致而富有韵味,给人以清新绝巧的艺术享受。所用彩料质感厚,鲜艳,油亮有油画效果,富有浓厚的艺术气息。
天球瓶是人见人爱的古代瓷器器型,有人爱其憨态可掬,有人爱其大器天成;在市场上,天球瓶向来便是宠儿。天球瓶的一种样式。天球瓶是受西亚文化影响极深的一种瓷器造型,始于明代永乐、宣德年间,状若天球,故名天球瓶。清雍正、乾隆两朝时值盛世,仿古风盛行。
瓷胎画珐琅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,釉上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彩瓷器,珐琅彩瓷器的画工们迎合皇帝的好恶,在珐琅彩瓷器上以 “院画”为底稿,开始“勾、画、皱、染”,这也是珐琅彩瓷器独有的,乾隆时的精密繁复的雍荣华.
祖祖辈辈老手艺,纯手工打银内胎,纯手工反复多遍掐丝(丝是9999银,不像别的所谓“景泰蓝”用的非银掐丝)纯天然矿物原料反复点色烧色4遍,高温900度左右烧色而成,颜色理上千百年不会变色,直接用钢丝球擦洗。传世珍品。
鸳鸯最有趣的特性是“止则相耦,飞则成双”。千百年来,鸳鸯一直是夫妻和睦相处、相亲相爱的美好象征,也是中国文艺作品中坚贞不移的纯洁爱情的化身,备受赞颂。以鸳鸯比作夫妻,最早出自唐代诗人卢照邻《长安古意》诗,诗中有“愿做鸳鸯不羡仙”一句,赞美了美好的爱情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