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国宝景泰蓝在西方人眼中是什么样的?景泰蓝价格多少?
一九八四年七月,第七届法国国际珐琅艺术品展览会上,曾有外国朋友参观中国展品时说:中国的产品有些保守。我的理解是,他所说的保守,绝不是“型”的层面。因为他不是中国人,对中国的历史及工艺的认识不足,所以不能直视这一层面。他纯粹是指产品的外形,说中国产品更多的是各种器皿。
我们中国自古讲究的就是“器”,离了“器”,也就谈不上其它了。在我们中国的工艺分类中把不同质量、工艺、形制的艺术品都叫做“器”,比如:瓷器、漆器、青铜器、玉器、竹器、木器,还有珐琅器(即珐琅艺术品),离得开器吗?其实大凡历史悠久的国度都是如此。
这个问题,我们要从东西方文化艺术的发展道路上去寻找一下了。首先,西方欧美的工艺美术紧随时代进步而进步,亦随自我意识的发展而发展。因此,个性化的自我表现作品很多,是不局限于“形”的艺术表现。可以这样讲,西方工艺美术与西方美术的发展动态几乎是同步的,无论是积极的思想,还是消极的思想,或者是怪诞事物,他们都可以搞。总之,他们属于自由放纵状态。
而我们中国不是这样,工艺美术是很独立的,它不同于绘画、雕塑、建筑,它靠的是在严格传承和延续的基础上发展,包括工艺、技术、器型、纹饰等,在大量吸取和延用古法的同时,糅进现代技术和新的理念。故其发展方向与速度和西方比起来是有异的,异在文化的传承连续和功能改造上。现代景泰蓝在古代“器”的辉映下仍在继续和发展。再者,世界珐琅的发展在公元十四世纪前后(世界珐琅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末)就已经形成了东西方的分道扬镳,在西方法国(里摩日)形成了世界珐琅(画珐琅)艺术中心,在东方中国(北京)形成了世界珐琅(景泰蓝,即掐丝珐琅)艺术中心。画珐琅和景泰蓝虽同属珐琅艺术范畴,有着同祖的渊源,但工艺性质截然不同,这是不争的事实。
西方人习惯了自己的思维方式,对东方中国富于历史、自然、人文、哲理的思维,就会感到稀奇、生疏、怪异和神秘,有时还会感到不适,这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